“五一”假期,凤翔区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大塬养护工区工区长冯会利,和往常一样,带着班组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带上各种养路工具,早早地开始了日常线路的养护作业……
1972年出生的冯会利,是凤翔区田家庄镇河北村人。自1996年从事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至今,近30年时间里,他先后荣获宝鸡市农村公路系统“十佳养路工”、凤翔区交通系统“最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者”等诸多殊荣。
1996年,24岁的冯会利在凤翔县农路中心亢家河养路队做起养护工。虽然养路工作条件艰苦且收入不高,但冯会利却以路为荣、以路为家,为人踏实、做事勤奋的他,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很快便被任命为亢家河养路队队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养路队设施设备有限,加之地处山区,当时养护条件比较艰苦。冯会利所管养的麟凤路(现为S516麟陈线),路况质量较差,这不仅对养护标准提出了很高要求,也给养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冯会利毫无怨言,想办法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工作,将这一路段管养得非常好。说起养路工作,冯会利说,他庆幸于自己见证了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和喜人变化。
凤翔区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大塬养护工区工区长 冯会利
【我们现在一直在转变,以前是精细化养护,精修细养,就是路肩、阳沟(修养)。现在是正规化养护,边线打的是线,就像匠人一样擦的线,车里看路形就是一条线。】
冯会利说,担任亢家河养路队队长期间,他压力非常大,因为不仅要做好公路养护,还要带好队伍。为此,冯会利每天起早贪黑和养护队员们一起,清理淤塞水沟、平整路基路肩、清运路面杂物、填补路面坑槽,人扫肩扛、锨铲手挖,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拧劲,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便让原来的差等路路况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极大改善了山区群众的出行环境。
凤翔区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大塬养护工区工区长 冯会利:
【说起来苦,但是把路弄平整,坑填了,车走上舒坦,人走上看起来舒坦,人就感觉高兴、值得。成天就忙这个事,忙着忙着,越来越喜欢这项工作。】
2013年,凤翔县农路中心成立了维修队,调任冯会利担任维修队队长。岗位在变,责任不变。到任后,冯会利带领队员,足迹遍布全县各个角落,酷暑风雪,从未间断,只为更好地做好全县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工作。
凤翔区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齐锁让:
【他带领队员把他所管辖区的公路养护得干净整洁,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他的工作被我们农路中心多次作为样板和现场参观点,发挥了模范样板作用。】
与路为伴30年,冯会利全身心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却将最大的亏欠给了家人。这几年,冯会利爱人身体一直不太好,为了照顾爱人,冯会利离开维修队,回到了离家近的大塬养护工区担任工区长。白天忙在路上,晚上照顾妻子,但他并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过一次工作,依然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养护一线。
凤翔区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大塬养护工区工区长 冯会利
【从1996年干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已经近30年,这些年我用坏了近百把铁锹、800多把扫帚,骑坏了6辆自行车,在这10000多天,虽然工作岗位在风里雨里,但能养好家乡的路,我自己也乐在其中。】
记者手记
养路人的日子一直在路上。
夏日的阳光透过青翠树荫,在柏油路上折射出一道道身影,冯会利和队员们笑脸盈盈。此刻,他们平凡得像脚下的铺路石,却让每段坦途都有了滚烫的筋骨。
在全市16101公里农村公路上,像冯会利一样的养路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吹雨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将光阴熬成沥青,融进每一寸路基,铺就成一米米坦途,托起了我们千家万户的团圆路、美丽路、致富路、振兴路。
记者:张茜
编辑:郭钰
编辑:张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