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钛谷”,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在国内市场长期占据“C位”。2024年,宝鸡钛材产量达17万吨,占全国65%、全球33%,总产值约560亿元,较上一年稳健增长10%左右,产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的发展势头和活力可见一斑。在"双碳"战略推进和新兴产业集群崛起的双重背景下,“宝鸡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宝鸡如何在一众“后起之秀”前续写“中国钛谷”的辉煌篇章?
刚刚过去的2025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展览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历届新高,展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钛企业都拿出了“硬家伙”,“钛产品”琳琅满目,新技术、新材料“百花齐放”。用参展商宝鸡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字——“卷”!
众所周知,钛是一种多功能高科技金属,性能优越,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到化工、医疗等众多领域,可以说,钛的身影那可是无处不在。宝鸡钛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经过短短60多年的发展,现已构建起了“海绵钛—钛铸锭—钛及钛合金加工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嵌入其中的钛及钛合金企业达700多户。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钛博会,更是成为行业盛会和发展风向标。“卷”,在宝鸡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看来,正是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发展的一剂“良药”。
宝鸡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
【以前是光卷下游产品端,大家竞争非常激烈,从这两年开始已经从产品端往上游卷,卷到原料端了。但是我认为卷是一个好事。大家卷,如何在卷中保持各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卷规模、卷管理、卷服务。规模产能大了,生产规范了,生产成品率高了,成本自然相比于同行就有优势。管理越来越标准,管理体系越规范,就能减少很多无形损失;同样的产品,我们给客户提供了除产品以外的额外的附加价值,很好及时性的服务,让他有任何问题都不用担心,我们都能配合他去解决。这样,客户久而久之,对我们的粘性就会更高。】
目前,钛产业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变革之中,面对湖南、云南等新兴钛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以及国际高端市场“内卷式”竞争,宝鸡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巨大压力,总经理李嘉诚表示,钛及钛合金产业要想走深走远,“专”和“精”是“制胜法宝”。
宝鸡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
【大家现在要走好自己的专精之路,不要什么都干,在专业领域上深耕精做,把品牌做好,企业不能一直走中低端,要往中高端走,有了中高端才有我们企业的生存空间,有利润,所以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钛行业发展到今天,大家只会找更专业的供应商,那你做好这部分,自然而然更多的客户就会来寻找你,你相对于同行也就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钛及钛合金作为我市的首位产业,坚持龙头引领,铸“链”成“群”,全力实施龙头企业壮大、中小企业集聚、延链补链强链、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优化“六大工程”,推动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钛谷”宝鸡从海绵钛冶炼到高端钛材加工,再到航空航天、深海工程等终端应用,产业链完整度全球领先,已成为国产大飞机、载人深潜器等“国之重器”的核心材料供应基地,生产的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的钛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钛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中国钛锆铪钒分会副秘书长潘廷祥则表示,宝鸡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先天优势,上游钛材料加工与下游应用生产市场持续扩大,从量向质的转型是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钛锆铪钒分会副秘书长 潘廷祥:
【随着外围市场的逐步发展,宝鸡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宝鸡“中国钛谷”这个地位是不可复制的,至少很多年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基于未来的话,不要单纯地从量上面发展,应该从低端走向高端,现在一定要从量向着质量迈进,然后宝鸡钛谷未来前途会更好。】
聚焦钛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技术瓶颈突破,宝鸡通过陕西钛谷集团、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年均转化科研成果超百项,助力“神舟”“嫦娥”等重大工程实现技术自主化。每年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改与研发,推动高温钛合金、深海工程材料等“卡脖子”技术突破。2025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期间,集中发布了75项前沿技术报告,内容涵盖医疗应用、3D打印等领域。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授余伟表示,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这样才能带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授 余伟:
【一定要把新的技术和前瞻性的技术要考虑纳入到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构筑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一些技术优势,那么才能把我们的以前的优势能够长期保证下去,否则如果说大家水平都上来以后,形成了一个就是很强的竞争,我们的优势就会被抵消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资源的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我们要汇聚全国优质资源来解决关键公司技术难题,这是我们将来可能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当前,宝鸡正在以“钛”为基,锻造大国重器的硬核支撑;以“谷”为核,建设世界一流的钛及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新”为擎,点燃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以“合”为要,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相信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一定能在政策、技术、人才支撑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在全球钛产业版图中持续擦亮“中国钛谷”的金字招牌。
记者:侯晓敏
编辑:郭钰
编辑:侯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