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挑战生命极限,消化道畸形女婴重获“肠”通人生
宝鸡市融媒体中心
2025-04-09 14:37:29

女婴菁菁(化名)刚一出生,就被确诊为:上消化道发育畸形。稚嫩的生命尚未开启,便面临无法进食、肠道坏死的危急局面。“这类畸形,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则会面临生命危险,且死亡率极高,但手术风险对于新生儿来说,堪称‘生命极限挑战’。”谈及菁菁的不幸遭遇时,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徐珂如是说。

“救,怕孩子遭罪!不救,又怎能忍心放弃呢”面对复杂病情和很高的手术风险,菁菁的爸爸妈妈陷入极度痛苦地纠结之中“我们反复告诉家长,手术虽有风险,但孩子的畸形属于可矫治范畴,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孩子一样徐珂的解释,为这对夫妻点亮了希望。在签署手术同意书时,菁菁的妈妈说:“我们选择相信医生,相信孩子。”

3月26日,手术团队为菁菁搭建了“生命护航通道”,精准调控麻醉深度。术中探查发现,菁菁不仅存在肠旋转不良,而且空肠部位竟有两处严重狭窄,狭窄上方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已扩张至气球大小一般。手术室内,小儿外科团队展开“显微级操作”:矫正肠旋转不良、切除狭窄肠段、完成纤细的肠管吻合,既要彻底解除梗阻,又要最大限度保留肠道功能,每一针都需要屏住呼吸进行谨慎操作。

为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一根精心设计的6号鼻肠营养管被精准置入,如同“生命桥梁”跨越手术创面,既为新生脆弱的肠道减了压,又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打开了通道。“新生儿肠道壁薄如纸,稍有不慎就会穿孔,手术难度堪比‘在豆腐上雕花’。”参与手术的医生张攀说到,团队术前多次模拟推演,最终顺利完成了这场“极限挑战”。

术后,菁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护团队通过严密的气道、伤口、管路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从静脉营养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逐步过度到经鼻肠管建立肠内营养。

最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4月6日,术后第11天,菁菁实现了首次经口喂养。孩子的爸爸妈妈眼含泪水说道:“第一次看到她吞咽的样子,觉得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

目前,菁菁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病房内,菁菁的啼哭声清脆有力,窗外樱花绽放,春光正好!

通讯员:左曙东

审核:李军峰

编辑: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