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流金时 硕果累累满目新 ——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下足“绣花功夫”创建吨粮田
宝鸡市融媒体中心
2024-10-21 19:01:49

仓廪实,天下安。正值深秋,渭北塬边的陈仓区慕仪镇满眼的金黄述说着丰收的喜悦,累累硕果承载着耕耘的艰辛。近年来,陈仓区慕仪镇立足农业大镇的自身定位,不断探索创新,挖掘现有耕地潜力,主攻粮食单产,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五个关键点,持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实施粮油重点项目,创新拓展社会化服务职能,打造示范样板田块,多措并举、凝聚合力抓好“吨粮镇”“吨粮村”创建工作,全镇发展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63户,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2户,流转土地面积超2万亩,建立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吨粮田3万亩,周年亩产1060公斤,辐射带动全镇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设施建设,推动粮田升级良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井、渠、路、电等基础设施,采取“小田并大田、旱地变水浇、低产转高产”,全镇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鼓励引导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旱作节水灌溉,投资600余万元建成水肥一体化、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5万亩,购置移动式喷灌机42台、汽柴油抽水泵38台套,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依托农业产业项目支撑,引导各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生产、仓储、烘干等环节保障能力,全镇新购置小麦宽幅沟播、玉米精量播种、农田镇压机械共26台,建成农机农资粮食仓储库8座,烘干机7台、烘干塔1座,日烘干能力超500吨,提升了农业产业服务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粮食烘干塔

节水灌溉


实施农业服务,提高良田种植效益。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为重点,大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粮食种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推广“全程+环节”社会化粮食生产新模式,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土地托管服务,在提供耕、种、防、收全过程服务的同时,不断延伸发展秸秆捡拾、农资配套、收储烘干等服务链条,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提供“一站式”全产业服务模式。引导农户与合作社按照生产需求,签订环节性托管服务协议,提供个性化定制需求,建立区域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全镇现有从事社会化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各类机械超200台套,服务区域覆盖全镇及周边镇街,服务面积超5万亩。

实施科学种粮,致力良田种植好粮。在市区两级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慕仪镇成功引进并广泛推广小麦3335与玉米5335增产技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改良作物品种、提升田间管理水平,粮食单产实现显著提升。为确保农民群众能够真正掌握这些先进技术,慕仪镇多次诚邀区农技中心与区老科协的专家学者莅临指导,通过专业授课、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多种方式,深入推广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极大地提高田间作业的效率和精度。今年,慕仪镇小麦最高亩产701千克,玉米测产最高亩产683千克,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均实现显著提升。

小麦收割作业现场


实施科技兴农,推广良田“提智添慧”。锚定“生产智能化、监管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目标定位,建设西北首家无人农场利民无人农场在我镇实现小麦种、收、运无人化机械操作,采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服务体系,强化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存储等生产管理环节,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农场现有无人驾驶拖拉机1台、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1台、协同无人运粮车1辆、植保无人机6架,无人农场耕种管收平均作业效率提高20%以上,农机装备利用率提高3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无人农机作业现场

无人拖拉机播种


面向未来,陈仓区慕仪镇将持续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扬长避短找准粮食种植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加大农业合作与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推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勇立潮头,一路向“新”,努力构筑农业新质生产力硬核支撑。


记者:黄慆




编辑:杨茜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