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来宝鸡·深度报道(二十八)】青铜盂 镌刻千秋仪礼的吉金重器
宝鸡市融媒体中心
2025-04-18 08:01:58

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饮前都要进行庄重的洗盥之礼,因此,青铜水器自可归于礼器。在众多水器中,有一种名为盂的器物,它的形体稍显庞大,比接水的青铜盘更深,比倒水的青铜匜更加厚重。近日,记者走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扶风县博物馆、宝鸡周原博物院,探秘在宝鸡出土的青铜盂背后的故事。

刻“天”字族徽的天盂

青铜盂最早见于商代,西周时期颇为流行。《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古者杅不穿。”杅通盂,是盛水器。《说文解字》提到:“盂,饭器也。”由此可见,盂在古代同时可作为水器和食器。

小学生被天盂的独特造型所吸引

“妈妈,你看这件青铜器好像一口大锅啊。”近日,记者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一展厅内采访时,一个孩子指着一件硕大的青铜器对妈妈说。“这可不是大锅,是青铜盂,名字叫天盂。”一旁的妈妈耐心地解释。这件庄重典雅的器物,便是2003年出土于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的西周天盂。该院工作人员郑苗向记者介绍,这件青铜器通高48.5厘米、口径56.6厘米、腹深32厘米,重达34.5公斤,看起来形体庞大,侈口,直腹,高圈足,两侧附耳高出器口,前后都有兽首象鼻耳。“仔细观察会发现,器物的主体花纹刻镂较深,突出器表,也显示出西周青铜器朴素大方的特点。”郑苗说,主纹饰为环带纹,也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上最流行的纹样,它实际上是龙纹的一种变形,一般见于大型器物的腹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壮阔之美。

那么,这件器物为何以“天”命名?面对记者的疑问,郑苗解释,这件青铜器底部的铭文中有一个“天”字族徽。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出土的27件青铜器中,仅有的一个族徽就是这件天盂上的,同时它是唯一一件没有考证到器主人的器物,也是唯一一件有完好云雷底纹的器物,因此就以族徽“天”来命名。以前研究认为,“天”字族徽是姜姓使用的,从同窖藏发现的众多器物铭文看,单氏家族属于姬姓,那么这件器物究竟是姬姓还是姜姓所有,抑或是以前研究有误,这些问题有待新的发现来解答。

天盂上精美的纹饰

纹饰华丽的环带纹盂

在扶风县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西周时期的环带纹盂。据扶风县博物馆馆长汪玉堂介绍,这件器物是1973年从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征集而来的。环带纹盂通高44.5厘米、口径56厘米、腹深33厘米、腹围145厘米,重36.5公斤。“这件盂体形庞大,敞口折沿,深腹圈足。”汪玉堂指着这件青铜器说,它的口沿下有对称的附耳,颈前后有象首纹鋬,两侧饰窃曲纹,腹部饰宽大的环带纹,圈足饰回首夔纹,在主体纹饰下均以纤细云雷纹填底,整件器物稳重典雅,纹饰层次分明,显得美观大方。

西周环带纹盂

谈到青铜盂的用处,汪玉堂引经据典地解释。他提到,《韩非子》中引用孔子的话:“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意思就是,统治者是什么样子,百姓就是什么样子,体现出统治者对百姓的引导和影响,这里的盂显然是作为盛水器使用的。而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则称:“盂,饭器也。”按此说法,盂也作为盛饭的食器,与簋、 等器物共同使用。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有“操一豚蹄,酒一盂”的记载,可见盂这种器物也被用作酒器,只是在汉代,盂的外观可能与西周相比变化较大。

“作为西周青铜器一个重要种类,盂不仅具有华丽的外观,而且作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在古代贵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出现在祭祀、宴饮等场合。”汪玉堂说,与其他青铜器相比,青铜盂的存世量相对较少,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这也使得它更加稀有珍贵。

铸八字铭文的王盂

时间拨转到1994年12月17日,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村村民在村南栽植苹果树时,挖出了一件极为特别的青铜器——王盂。只可惜,这件器物仅剩下盂底,现藏于宝鸡周原博物院。该院工作人员权瑞雪告诉记者,这件残盂的盂底为圆形,底径有40厘米、圈足径44.6厘米、残高14厘米,重17公斤。圈足的下部为一高5.2厘米的素面凸圈。圈的上部呈缓坡状向内收缩。王盂的底部中间下凹,呈锅底状。

王盂的盂底

权瑞雪说,最为特别的是,这件器物的底铸有铭文两行共8字:“王乍(作) 京中寝归盂。”据专家考证,从铭文“王”字最下一笔呈钺形、“中”字作六条旗形等字形字体和圈足上的饕餮纹图案看,此器为西周早期之物,其时代大约在西周成康之时,故器主人可能是成王或康王。铭文中提到的(páng)京,是西周时期一处重要的都邑,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有关青铜器铭文中亦有所反映,指出“京”是周王学宫,是习艺、学射、风俗教化、行飨射之礼的学宫,同时也是朝会诸侯、献俘、祀祖的场所。

权瑞雪介绍,铭文中的“中寝”即皇后所居之中宫,参考《汉书·哀帝纪》注引《汉旧仪》“皇后称中宫”,以及《汉书·哀帝纪》“食邑如长信中宫”,可以推断中宫属皇后宫寝,此“中寝”应为周王于京为皇后营建之寝宫。由此可见,这件铜盂应指成王(或康王)在京迎娶皇后时为其所作之用器。

如今,漫步在博物院里,倾听文物故事,触摸文化历史,就能感受西周烟火日常。这些古老的青铜盂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既凝结着古人超凡的铸造工艺,也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而其蕴含的历史记忆,也将继续闪耀光芒,启迪着后人不断探寻文明的脉络。

宝鸡融媒 罗琴

编辑:贺雅楠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