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处处展新姿 村美民富绘新图——2024年宝鸡市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回眸
宝鸡市融媒体中心
2025-01-16 17:38:49

(宝鸡融媒 惠耀辉)春华秋实,耕耘不负。翻看2024年宝鸡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一幅农业产业更兴旺、乡村面貌更迷人、农民口袋更殷实的绚丽画卷正铺展开来。

2024年,宝鸡市农业农村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锚定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凝聚新一轮机构改革合力,扭住“七化”重点,聚焦“四美一强”,深入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巩固衔接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加快提质,“宝农优品”加速出圈,改革创新加力赋能,乡村建设全面提标,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国“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农广校体系建设现场会等13次部省行业会议或活动在我市举办,6个县区荣获6项“国字号”殊荣,20余个镇村、园区跻身国省创建行列……

一份份沉甸甸成绩、一个个耀眼数字记录下宝鸡市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坚实步伐。

吨粮引领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粮食从种植到收获看似是简单的农业劳动,但如何确保粮食减损高产、颗粒归仓?却是农业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挂念。从耕地保护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灌溉除虫到灾害预警,从机收减损到秸秆还田,农技人员在一线指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探索形成大面积提升单产的“宝鸡实践”,才让粮食连年丰收成为常态。

2024年,宝鸡市坚持以吨粮镇村建设引领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1.5万亩,“嘟嘟农机”服务面积超过150万亩次,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达到14.8万亩,全市建成吨粮镇5个、吨粮村10个,扶风县午井镇、陈仓区洞坡村荣获全省首批“吨粮镇村”称号,岐山县、凤翔区、扶风县列入全国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村集体兜底解决季节性撂荒做法在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刊发,省政府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在我市召开。全年粮食面积457.6万亩、总产149.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4%、1.21%。“宝豆10号”亩产294.2公斤、创全省最高纪录。

精准帮扶 答好巩固脱贫“成绩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

近年来,宝鸡市抓实防返贫监测排查环节,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全力以赴筑牢防返贫坚固防线。

2024年,全市新增监测对象893户3049人,累计纳入7259户22734人,消除风险4877户15724人,风险消除率69.1%、居全省前列,“五化”管理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质效经验全省推广。积极有效应对汛情灾情,出台9条措施,组织152个市级帮扶团单位集中督帮,全市无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发生。

做优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宝鸡市县两级持续出台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做优“土特产”文章,既带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2024年,宝鸡市聚焦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广高效集约养殖模式,发展智慧移动羊舍62个,陇县宇农丰林和秦粤万只场、正大崔家头“四位一体”千只场建成投用;改造提升低效果园12.8万亩,全市苹果新优品种面积达到22万亩、占比39%,成为全省品种更新领头羊;加快推进太白、陈仓国家蔬菜产业集群建设,新建工厂化育苗中心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个,绿丰源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基地,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

聚焦融合发展延链补链,扎实推进陈仓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和眉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眉县跻身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千阳县入选全国规模养殖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金台区、凤翔区创建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蟠龙镇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千阳县乳制品、扶风县粮食入选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发布首批“宝农优品”名录产品101个,举办参加农民丰收节、农高会等展销活动60余场次,帮销农产品货值13.9亿元。猕猴桃首次出口泰国,龙山玉珠葡萄整柜出口阿联酋、迪拜,全市果品及加工品出口1.17万吨、占全省55%以上,促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内外兼修 勾勒乡愁“好风景”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果如何,群众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2024年,宝鸡市聚焦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治理美和党建强,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统筹推进厕所、污水、垃圾治理“三大革命”,新改造户厕2.05万座、公厕200座,农村户厕普及率达88.2%,农村基础设施“1+10”管护机制、三污治理“335”模式全国会议交流,陈仓区列入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推进“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209项任务和426个项目落实,建制村“两通率”等5项指标提前完成三年目标,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初具形态。全市新增村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村53个,举办“村规民约”大赛、村BA等文化体育活动,全省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和“村歌村戏村民唱”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我市召开。

环境焕然一新,乡村华丽转身。2024年,宝鸡市综合研判各村镇发展水平、所处阶段、短板弱项,分区域、分类别、分层性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引领全市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建立“1+5+N”政策体系,一次规划确定2024-2027年122个省级示范村和400个市级重点村建设名单。通过季度会议推进、分片区观摩打分促落实,2023年确定的43个“千万工程”示范村通过省级复核,2024年114个市级重点村进展顺利。同时,积极牵头推进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任务落实,陇县、千阳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进展顺利。

科技支撑  锻造富农“硬实力”

科技创新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宝鸡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每年开展十项农业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和十项改革创新试点,从“小切口”上精准发力,在“补短板”上持续用力。2024年,建成西北地区首个无人农场,实现粮食作物耕种收储运全流程无人生产;推广即食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即食库60个,产量接近猕猴桃总产的10%,产业发展步入新赛道;推行奶山羊高效集成养殖模式,奶山羊日均单产提高0.5公斤,奶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组建4个产业服务联盟,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7个,推动重点产业全覆盖、各类主体全参与、开展服务全流程;认定职业农民3161人、市级乡村工匠50名,培育45岁以下新农人1.1万人。如今,科技人才已成为宝鸡农业增产高产的“倍增器”。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2025年,宝鸡市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粮食生产、巩固衔接、特色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改革创新六项重点,全力打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收官战,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奏响更昂扬激越的“三农”乐章。

编辑:杨青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